穴位是体表与经络、脏腑相连通的点,是气血流注的地方。它是膏药布贴敷、针灸或其他穴位疗法施术的部位。
人体穴位大体可分为三类:一类是属于十四经的穴位,称为经穴; 二类是十四经以外的穴位,称为奇穴;三类是部位不定,患病局咅階 压痛反应,用作治疗的地方,称为阿是穴。
穴位(又称腧穴)分布在经络的体表循行线上,是经络之气输注 的部位。穴位疗法就是通过刺激一定的腧穴,从而发挥相应经脉的作 用,调节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,激发其内在的抗病能力,以达到治愈 疾病的目的。经穴治疗疾病的作用归纳起来,主要有以下几种:
2.膏药布远治作用经穴归属于那条经脉,这个经穴就能主治那条经脉 循行所经过部位的病症,包括深层组织、器官的病症。如尺泽、太渊、 列缺、鱼际诸穴,归属于手太阴肺经,可治肺脏疾患和本经所经过部 位的疼痛、麻木、厥冷等;太冲、行间、大敦诸穴,归属于足厥阴肝 经,可治肝脏疾患和疝气、癃闭、黄疽、胁痛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 的疼痛、麻木、厥冷等;公孙、三阴交、阴陵泉诸穴,归属于足太阴 脾经,可治脾脏疾患和泄泻、痢疾、腹痛、腹胀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 的疼痛、麻木、厥冷等;足三里、陷谷、内庭诸穴,归属于足阳明胃 经,可治胃腑疾患和呕吐、呃逆、噎嗝、消化不良及本经所经过部位 的疼痛、麻木、厥冷等;其他,如合谷治牙痛,后溪治项强、(后) 头痛,上巨虛治泄泻、痢疾,照海治口干、咽痛,阳陵泉治胁肋疼痛, 内关治心偉失常等,都体现了经脉所经过点主治疾病的规律。
3.膏药布恃殊作用经穴的恃殊作用是指针刺某些经穴对机体的不同状 态,可起双重的良性调整作用。如针刺百会穴,在清气下陷时可升提 清气,在肝阳上亢时可平肝潜阳;针剌天枢,泄泻之时可以止泻,而 便秘之时又可通便;针刺内关,心动过速时可以减缓心率,心动过缓 时又可加速心跳;针刺合谷,能解表发汗,又能固表止汗。
有的经穴还具有相对的彳封朱作用,如大椎穴能退热,至阴穴能矫 IH台位,神门穴能安神,水沟穴可苏厥醒神等。经穴的这一治疗特性, 使穴位治疗具有广泛的适应证和较高的安全性。
值得注意的是:[1]在运用经穴的双重作用时,虛证要用补法, 实证要用泻法,不可补泻反用。如补合谷、泻三阴交,可通经、解郁、 行气、活血,用来治疗血滞经闭;反之,泻合谷、补三阴交,则可清 热、健脾、安胎。前者为孕妇之所忌,后者又为安胎之要穴。因此,
在医疗实践中,切不可将补泻反用。[2]经穴间的相互配伍加减,可 明显改变处方的治疗效应。如合谷穴,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,其性能 能升、能降、能合,为理气之要穴,若配伍曲池,能清热、散风、活 血、解肌,为理上焦之要法;如配伍三阴交,则可理气、活血、调经、 催产,为妇科之要方;若配内庭,可使清热、泻火、P牵逆、止呕、和 胃效果增强;若配伍太冲,则具有平肝息风、通络止痛之功效。可见, 随着经穴配伍的变化,其膏药布治疗作用亦有不同,所以在医疗实践中应注 意经穴的配伍处方。
|